陕服新闻网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专业内涵建设,由我校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鸣焕教授等老师与艺术设计学院专业课教师代小丹老师共同讲授的视觉传达专业《展示与陈列设计》教学实践课在季羡林国学院数字艺术馆内进行,我校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1901班、1902班,近百名同学参加了此次联合教学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鸣焕教授
在向同学们概括介绍数字艺术馆的设计理念及办馆宗旨
首先,我校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建虎老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同学们系统讲解了季羡林国学院数字艺术馆的展示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建虎老师
向同学们讲解季羡林国学院数字艺术馆展示内容
其次,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任课教师代小丹老师对此次教学实践课,提出了四点要求,并安排了结课作业。代老师在授课中说:“《展示与陈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和学,使学生认识了解展示设计基本创作规律和相关行业标准,同时培养同学们具备橱窗设计能力,以及橱窗设计稿落地的实操能力;具备鉴赏分析国内展示陈列设计的能力;具有分析国内外展示陈列市场的能力和捕捉最新流行资讯的能力;具备快速跟踪国内外展示陈列设计的发展动态,接受新的设计理念。通过季羡林国学院数字艺术馆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展示设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展示设计的元素进行创作设计,并提高对展示设计的认识水平,重视展示设计在本专业的意义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和工作打下基础。”




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任课教师代小丹老师
向同学们讲授视觉传达专业《展示与陈列设计》结课内容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理论讲授与实践辅导相结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将课堂一部分放在教室主要教授学生理论性知识,一部分教学课堂放置于季羡林国学院数字艺术馆,学生通过参观季羡林国学院数字艺术馆,引导学生了解七个展馆不同展示内容,如何与展示形态相结合,转变教学方式,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作为主体,一边参观,了解相关展馆内容,一边思考内容的呈现形式,学生参与调研,根据展馆实际做出策划书、了解展示陈列的方法、形态,原则,独立完成展示陈列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季羡林国学院数字艺术馆参观学习,让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学校历史及相关文化特色成果、了解展厅整体视觉规划设计、功能分区设计、人流动线图设计,展品陈列道具等相关设计,让学生对《展示与陈列设计》这门课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门课程结课设计,为一年以后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鸣焕教授
对本次教学课程课进行总结并布置课程作业
最后,我校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鸣焕教授向同学们概括介绍了数字艺术馆的设计理念、展陈模式、展示内容、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胡教授在授课中说:“深化课程改革,创新育人模式,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建设,构建新时代无边界幸福大学,陕服一直在路上。”
一堂专业课,院系与国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共同设计教学方案;一堂四课时的专业课+实践课,三个不同角色的老师共同完成;一门专业课,从教室跨越到展馆;一门专业课,从理论到实践;一门专业课,课后作业胡鸣焕教授和任课教师代老师共同设计,即尊重任课教师的专业性,又突出展馆专业人员的实践性。陕服课程改革在应用型与创新型方向持续发力。适逢陕服新教代会召开之际,季羡林国学院,陕服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艺术设计学院共同为陕服《十四五发展规划》助力。
此次联合教学活动能成功开展,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时晓楠副教授的大力倡导,助力推进密不可分。长期以来,时院长与季羡林国学院紧密合作,厘定季羡林国学院为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实践、作品展览基地,并前后三次成功举办学生毕业作品展,并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来季羡林国学院体验学习。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办公室主任野苏民老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精心组织策划,并亲自带队,确保每一次活动收到预期效果。
季羡林国学院是陕服的文化名片,是陕服立德树人的场所,是陕服服务教学科研的平台,是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培养新一代品德高尚,内涵丰富的人才教育基地。馆藏大量珍贵照片、手稿、书信、文字、实物资料,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广参与、重互动、多体验、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季羡林大国学思想,是季羡林国学院的工作目标,也是陕服的特色亮点。让我们共同携手构建新时代无边界幸福大学而努力奋斗!
审核:秦风
核发:李文斌